暑期三下乡(四) | 广工程院师生赴靖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16 19:46:21浏览:
来源:团委作者:蒋雪莲
以匠心织壮锦
用绣球续民族魂
       2025年7月16日,广西工程职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靖西市,深入靖西市壮锦厂、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开展非遗研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壮锦厂,触摸民族文化脉络
       壮锦,作为壮族传统的手工织锦,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纺织品,更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实践团成员们满怀期待地踏入靖西市壮锦厂。一进入工厂,五彩斑斓的丝线、古朴厚重的织机以及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壮锦成品便映入眼帘,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成员们参观了壮锦的制作流程,从选线、染色到上机织造,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
       工作人员还为成员们详细讲解了壮锦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图案寓意。
       大家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仔细观察织工们的操作手法,不时提出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互动交流。
       成员们操作织机,感受古老的纺织智慧,在一挑一织间,解锁新体验。


实践团成员们体验壮锦织造
       在互动体验环节,成员们乐在其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非遗技艺传承的不易。
       
       壮锦精美的花纹,有的似山川河流,有的像飞鸟走兽,从壮锦的图案中,成员们能感受到壮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先的崇敬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探秘绣球文化,感受非遗独特韵味
       绣球不仅是男女爱情的信物,更是传递美好祝福、象征吉祥如意的文化符号。
 
       实践团来到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刚走进公司展厅,各式各样、五彩斑斓的绣球便让成员们目不暇接。绣球作为壮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现场工作人员向实践团介绍绣球的制作过程
       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绣球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靖西绣球的制作工序繁多,从选料、裁剪、刺绣到填充、装饰,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心对待,一件精美的绣球往往需要花费绣工们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成员们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绣球的细节,对绣工们精湛的技艺赞叹不已。
 
 
       在刺绣环节,绣工们运用各种针法,绣出寓意吉祥的图案,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牡丹花开等,每一种图案都有着独特的寓意。




       在展示区,除了传统的绣球,还有许多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的绣球文创产品,如绣球饰品、绣球摆件等,这些创新产品既保留了绣球的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深受市场欢迎。 


       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他们将把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带回到校园,积极宣传非遗文化,通过举办展览、社团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和关注非遗文化,为非遗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春助力非遗,共绘文化传承新篇
       此次非遗研学活动,是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实践团暑期“三下乡”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实地参观和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们对靖西壮锦和绣球这两项非遗技艺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触感、绚丽多彩的视觉冲击和深刻难忘的记忆。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上一篇:暑期三下乡(三) | 广工程院师生到百色市田东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