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教育学院举办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教育赋能沙龙座谈会
来源:教育学院作者:何瑞祯
2025年9 月 10 日,广西工程职业学院教育学院于学院601会议室举办主题为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的第 41 个教师节教育赋能沙龙座谈会。学校校长助理梁善雅、学院院长胡星萍、办公室主任雷红、党支部书记杨小樱、学生科长佴蕊以及教育学院全体教师出席座谈会。活动伊始,学院领导发表讲话,强调教育家精神对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引领作用,鼓励教师们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积极作为。
(座谈会现场)
(胡星萍院长发表讲话)
胡星萍院长向全院教职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她表示,回望过去,教育学院在师范教育的沃土上深耕不辍,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全体教师的默默付出与无私奉献。在学前教育专业,老师们带领学生模拟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手中的绘画、耳边的儿歌,让“爱与责任”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在艺术教育专业,老师们用音乐、美术搭建起美育桥梁,指导学生在各类艺术展演中绽放光彩;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老师们紧跟行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带领学生攻克托育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为社会培养了符合时代需求的托育服务骨干力量。更值得骄傲的是,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各位老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每一堂课,让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在点滴中传承。今天,我们不仅要庆祝节日,更要以节日为契机,共话师范教育的未来。稍后即将开展的教育赋能沙龙,正是为大家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经验交流的平台。当前,新时代基础教育对师范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创新的教学能力、深厚的育人情怀和适应教育改革的核心素养。如何创新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如何让课程思政与师范类课程深度融合?如何精准对接基础教育需求,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质教育人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共同探索。与此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们表达着感恩与祝福。那些温暖的文字、生动的照片、感人的短视频,不仅是对老师们辛勤付出的认可,更是师生情感联结的生动见证。这份师生情,是教育学院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研室主任进行优秀教案案例分享)
随后,教研室主任刘世燕反馈在教学研讨会上各位教师的教案检查结果,简单讲述了她在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以亲身经历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校长助理梁善雅总结发言)
她表示,教育学院全体老师在此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教育赋能沙龙座谈会,共同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观看了充满真情实感的“教育感恩电子相册”,则让我们从学生的视角,再次感受到了身为教师的无上光荣与幸福。聆听了胡院长热情洋溢、鼓舞人心的致辞,回顾了学院发展的坚实足迹,展望了未来的宏伟蓝图;听取了青年教师代表围绕师范教育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且富有建设性的探讨,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耀,经验的智慧在交流中传承;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意义深刻,充分体现了教育学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文情怀。她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借此机会,梁助理提了三点希望:一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擦亮师范教育政治底色。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深度融入课程思政,言传身教,引导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努力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园丁”。二要锤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本领,夯实师范教育专业根基。要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动态,紧跟学术前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以卓越的工作成效,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师资。三要弘扬“薪火相传、携手共进”的传统,凝聚师范教育发展合力。要继续发扬学院“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营造互学互鉴、团结协作的浓厚氛围,共同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激发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携手将教育学院的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教师们观看“教育感恩电子相册”)
活动期间,共同观看了学生制作的“教育感恩电子相册”,送上了学生精心准备的礼物。影片和礼物都是学生们对每一位教师的真心祝福,向老师们表达了感恩之情。此次教育赋能沙龙座谈会,极大地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激励着全体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